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部 |
发布时间:
2018-11-11
访问次数:
3247
作者:
|
个人简介: 经纶,男,安徽金寨人,副教授,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课题: 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健康心态培育研究” (17BKS163)(马列·社科)1项。 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基金项目“道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作用研 究”(13JDSZ2089)(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1项。 主要论文: 《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释义考辨,《中州学刊》2009年第5期。 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够在中国存在,《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美”“乐”与“真”——《庄子•秋水》篇的一个视域,《中国哲学史》2012年第1期。 “反其真”:《庄子·秋水》篇主旨新论,《船山学刊》2012年第1期。 道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作用——以《庄子》“和”为中心,《心理学探新》 2012年第3期。 “技”“情”与道——释《庄子》“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深圳大学学报》2012年 第6期。 老子的宗教世界,《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老子“和”文化述要,《中国道教》2013年第4期。 道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作用——以老子“和”为中心,《常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 走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中的道家文化,《扬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论《老子》《庄子》的心理疏导功能,《广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10期。 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以《老子》《庄子》为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学 报》2016年第2期。 傅佩荣视界中的马克思,《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7年第3期转摘。 庄子德论的内在理路——兼析心神形成的直接本源,《中州学刊》2019年第1期。 主讲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中国社会治理 现代化专题》等。 主要专著:《庄子生命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