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加强和规范对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点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层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具备比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独立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党务、行政、企业等社会工作。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综合运用。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等环节时间不超过一年半,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不能按时答辩者,可申请保留答辩和学位申请资格并办理相关手续,但应在四年内完成学业,具体要求按《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设置
本点属法学门类,一级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为马克思主义原理。本专业下设二个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本方向注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贯通性,批判、借鉴、吸收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最新成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围绕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并以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实践为依托,以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研究为特色,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系统性与规范性研究。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经典著作
本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为基础,关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动态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思考,努力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新发展与新突破。本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理论为自身研究特色。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坚持多样化原则,既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导师组整个学术群体的集体指导作用,同时积极发挥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专业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先接受学科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学习,不确定导师。第一学期末在导师组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导师。导师确定后即制定每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在征得研究生的同意后执行。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须报研究生部和所在院(所)备案。
专业课程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在学习目标上注重培养和训练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此,将严格考核,建立健全淘汰制度,确保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学分要求
马克思主义原理硕士研究生应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授课每18学时计1学分。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39学分的课程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按要求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课程,所得的学分应单独计算,不包括在上述课程学分之内。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方向课)、任选课。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须修满39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必修10 学分,限选4 学分,选修课6学分。
2.课程设置(具体见附表)。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方向课)、任选课。
(1)公共必修课(19学分)。按照《学位条例》规定开设,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和学科基础课组成。学科基础课的开设应体现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按一级学科统一开设。
(2)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是指本专业所属二级学科按研究生水平应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体现本专业经多年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成果。
(3)限选课(方向课)(4学分)。限选课(方向课)是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选的专业方向课。它是必修课程的延伸,应充分体现专业方向的特点。
(4)任选课(6学分)。任选课是为了拓宽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加深各研究方向必要的知识面而开设的课程。根据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趋势,本专业将设置多门任选课供学员选修,以期达到任选课课程设置的目的。
六、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实践环节:包括参加社会调研、专业实习、教学实践、学术会议等。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基本趋势,提高独立思考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以及科研组织能力。参加实践活动一般以一天计二学时计算工作量,本专业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须达到2学分(计36学时)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结合实践环节,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进入课题研究领域;学会查阅中外文专业资料的方法;提供科研能力;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一篇及以上学术论文。学术活动须达到要求计2学分。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至少用一年左右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或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进行。论文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论文的题目不要太大,提倡小题目、深研究。
2.开题报告:在论文正式写作之前,必须提出内容详尽的开题报告,就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基本论点和写作思路、论文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本专业开题报告会上作出说明,听取导师组意见,再作修改。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开学后一月内进行。
3.写作要求: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创新性见解。论文要作到思 路清晰、论点明确、论证充分、资料翔实、语言流畅、逻辑严密,资料及数据准确严谨。论文要有定量分析,切忌泛泛而论。论文要达到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展的水准。严禁各种形式的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4.撰写时间: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一般不应低于1学年,论文篇幅宜在3~5万字。
八、本规定自2006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九、本规定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