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4-08
访问次数:
74
作者:
|
转发关于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一、申报条件 (一) 申报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每一申报人不得同时申报两项课题,已承担省级规划课题而尚未结题者亦不得申报。 二、申报要求 (一)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申报的受理对象是除高等教育研究以外的各类课题,并以有关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为重点。 选题应立足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在注意研究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同时,突出对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体现广大教育工作者创造性的实践探索;倡导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问题解决的研究,力戒低水平重复研究。 (二)申报选题应立足于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尤其要关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各种实践问题,并特别注意对下列方面问题的研究: 1.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3.农村教育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4.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与教育管理体制完善 5.中小学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7.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8.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权利保障与特殊教育发展 9.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10. 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 11.新形势下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 12.农村义务教育学区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13.学校文化建设 14.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 15.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6.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构与考试评价改革 18.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9.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 2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1.完善学生体质和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22.农村中小学艺体教育资源整合 (三)申报者应认真做好课题论证和研究设计,实事求是地填写统一规格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立项申请书》(一式2份),申报者所在单位应认真负责地签署意见。 (四)为避免立项课题因负责人的变动而影响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实行双负责人制,即每个课题组在申报时就应明确两名课题负责人。 (五)自本年度始,申报人提交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立项申请书》必须符合统一规格,并以A4纸型打印。否则,不予受理。 三、申报办法 (一)经初审合格的申报表,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统一报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申报工作结束后,省规划办将采取学科专家评议的方式初步确定拟立项课题,并在安徽教育网上公示无异议后,以省教育厅文件公布。对于批准立项的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依据有关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四、材料报送 报送时间:2013年6月21日。 报送材料:《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纸质版一式3份,《申请书》及《2013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申报清单》电子版发送至ackyc22@163.com。 特此通知。 联系人:石彩霞 联系电话:3175993 附件: 1.《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申请书》 2.《2013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申报清单》 科研处 二〇一三年四月七日 附: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指南
一、综合研究 1.素质教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2.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督导评估制度研究 4.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 5.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 6.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7.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与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的研究 8.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学布局问题研究 9.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研究 10.基于农科教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新型农民培训体系 研究 11.政府主导下的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研究 12.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与示范性学校建设问题研究 1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监管研究 14.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 15.新形势下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 16.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的研究 17.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19.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的研究 21.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 22.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研究 2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二、素质教育研究 24.完善素质教育实施体制机制研究 25.区域内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26. 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研究 27. 基于素质教育的办学行为规范研究 28. 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29. 基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研究 30. 基于素质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31. 因材施教的实践模式研究 三、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32.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互动机制研究 33.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34.中小学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研究 35.中小学教师“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实效性研究 36.县域内教师交流机制研究 37.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38.教师绩效考核背景下的师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39.优秀教师成长个案及其成长机制研究 40.优秀校长成长个案及规律研究 41.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四、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 42.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教学衔接研究 43.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优化、内容精化的研究 44.高中课程模块教学与管理研究 45.普通高中选修课实施研究 46.选修走班制、学分认定制、学分互认制学校课程管理研究 47.完善初中、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48.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研究 50.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51.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52.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3.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 54.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55.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 56.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师资队伍、基地建设研究 5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方式研究 58.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 60.落实“阳光体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61.学校育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62.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的实践研究 63.传统与乡土艺术资源的开发研究 五、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64.新时期青少年道德观发展状况与德育对策研究 65.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 66.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67.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体系相互衔接的研究 68.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69.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70.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 71.中小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72.区域文化与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73.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74.班主任、团队工作创新研究 75.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76.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整合机制的研究 77.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研究 78.传统文化教育与青少年德育工作研究 7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80.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方式研究 81.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实践研究 82.心理辅导教师的资质与培训研究 83.校园及教室网络环境建设的研究 84.教育信息资源库统筹建设的研究 85.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86.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七、职业教育 87.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与质量提升研究 88.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制、政策研究 90.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研究 91.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92.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93.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模块式教学问题研究 94.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研究 96.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和方式研究 97.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98.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99.职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研究 100.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研究 101.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 10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研究 八、学前教育教育 103.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研究 104.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 105.学前教育办园标准与保教质量评估研究 106.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研究 108.安徽省学前教育资源与教育投入现状调查研究 九、特殊教育 109.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发展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 110.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11.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 112.提高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质量的研究 113.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 115.提高残疾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