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9-10
访问次数:
48
作者:
课程组
|
“教·考·学三维课堂”应用 “教·考·学三维课堂”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再造,能够有效地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堂教学与课下引导、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思政课教学与日常学生管理的结合。围绕新型课堂的特点和内涵,通过不同方式实现预期目标。 1.课程主题社会调研 根据“教·考·学三维课堂”的内在要求,每个学期均组织学生围绕相关理论主题开展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及时在课程教学中分享。
2.运用、开发网络教学平台 “教·考·学三维课堂”作为立体式、多层次的教育模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打造可以有效实现线上、下的有机统一,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课程组在安徽财经大学现有网络平台上进行了试点使用,确定了一定实效。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微信公众号、“思享工坊”APP等,以便打造立体式的网络教学平台,更加完善“教·考·学三维课堂”。
3.制定“教·考·学”考试考核新方案 围绕“教·考·学”三维课堂的新内涵、新特点,先后探索制定了《思政教研部思政理论课考试考核方案》等考试考核实施办法,以全面贯彻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确保考核环节、实践环节和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思政教研部思政理论课考试考核方案》
(2)《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课安排》 (3)《思想政治理论课平时成绩考核方案(讨论稿)》
(4)《安徽财经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开课实施方案》 (5)《2013-2014第二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模块教学实施方案》
近年来,积极拓展思政课社会课堂教学,与蚌埠二中等四家单位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实地调研、主题问卷、座谈会等诸多形式深入乡镇、工厂、学校等,推动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综合能力。
6.组队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根据教·考·学三维课堂模式特点,教学团队在全校范围内积极遴选和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体察国情、民情,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