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01-03
访问次数:
337
作者:
|
2018年12月27日晚,马院悦读会第十六期《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在学院会议室顺利举办。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2017级、2018级硕士研究生,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哲学社的部分成员参与了此次分享会,陈杰博士和万尧绪博士担任点评嘉宾,读书会由201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李佳主持。 读书会第一阶段分别由四位同学分享阅读体会。陈启虞对《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的启发性意义表示肯定,同时他深度解析后,也批判性地指出此书作者的观点显得有些模糊和片面,将世界分为八大文明,对于世界文明这样的划分和定义存在一定争议。关于世界文明和文明的相关范式以及中国的崛起,陈启虞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用问题方式抛转引玉,引用冷战后世界发生的热点战争事件来诠释。最后,也总结我们应当避免文明的冲突。刘雅彤从现代化、西方化和本土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详细解读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本土化和非西方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强调中国传统化的现代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当正视文化间的差异,处理好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异或冲突,我们要弘扬和发展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梁南南着重阐述了文明的冲突与中华文化的认同,抛出两个问题:①所谓的“文明”到底是什么?②什么是普世文明?并就具体内容作出自己的解释。她提出自己的质疑,文明的冲突,是真的文明冲突吗?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剖析。随后,她指出我们应当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着重为我们阐释了如何处理好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指出我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年丽凤以孔子的一句话“和而不同,择善从之”为切入点,对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进行了内容回顾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从中获得的启发。为我们揭示了文明的五大重要性质:文明的多元性质、文明的实体性质、文明的包容性、文明的长期性以及文明的超政治性。同时从文化外在形式,现实内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角度为我们深刻解析了文化。最后,她以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受表示,这本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与会嘉宾对同学们的分享以及对本书进行点评。陈杰博士围绕读书方法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逻辑内容把握清楚,最后展开批判性的思考。他也强调,当带着质疑和批判审视一本书时,还要认真思考和总结我们从书中得到领悟和体会,这样才能更加读有所获。他认为四位分享者做了充分准备,表达清楚,PPT展示美观,内容充实,同时也对每位同学的分享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评价。 万尧绪博士对大家的分享也给予了肯定,他指出本书涉及的问题是当今世界争议非常大的热门话题,总体而言,作者写下这本书的目的是在思考西方文明的发展问题或者说是美国文明的未来发展问题。他还以新加坡这个国家为例作了深入解读,他指出新加坡也曾是我们儒家文化的一个继承国,但是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新加坡也融合了西方文明,有效地缓解了不同文明带来的冲突。他认为这本书的作者对于儒家文化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分享表达方式上,他建议读后感的表达需要多注重“口语化”,以使听众能有更好的理解与接受。 通过点评老师的辅导与解读,同学们对本书又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读书会在紧张、充实的氛围中顺利结束。
供稿:洪彩贝 审核:张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