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02-01
访问次数:
170
作者:
|
1月3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十九期悦读会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成功举行。本期阅读篇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分享人为我院19级研究生马昕;20级研究生胡珂,杨朝展;我院张斌老师受邀出席并担任点评嘉宾。同学们与点评老师围绕《1844年手稿》的部分内容、文本结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以及著作阅读方法展开交流与讨论,大家受益匪浅。本次悦读会主要分为学生分享、自由讨论、教师点评三大环节进行。 在分享环节中,19级研究生马昕就《1844年手稿》中反复提及的“私有财产”概念进行了分析,就“私有财产”在此文本中四重含义与变迁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指出马克思在思想进程中以“私有制”代替“私有财产”的总体趋势。20级研究生胡珂首先大致介绍了《1844年手稿》的出版情况与文本结构,并围绕《1844年手稿》中“劳动异化”与“人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指出劳动异化理论并非仅仅建立在将人类的本质视为自由自觉地劳动这一价值预设上,更离不开马克思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对立现象的直观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把握。20级研究生杨朝展指出了阅读经典文本时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对《1844年手稿》中一些基本范畴的理解可以结合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在平日阅读著作的过程中坚持“学思行”相结合。 在自由讨论中,同学与点评老师又相继就马克思及其以前的西方思想家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对“对象化”这一基本范畴的把握”、“劳动异化”理论与“交往异化”理论的写作顺序与逻辑关系、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非生产性劳动异化的问题等问题展开讨论,为同学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理论问题提供了契机。 最后,张斌老师就经典著作的阅读方法与活动举办形式提出了几点意见,指出在研读马恩经典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将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思想与晚年时期的思想对立起来,可以采取“以马解马”的方式将不同时期的著作关联起来,更好地帮助自身去理解某一个范畴。同时在今后阅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应从一个小问题切入,避免泛泛而谈,以帮助自己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并鼓励大家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要克服畏难情绪,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马院悦读”的活动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