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10-19
访问次数:
1321
作者:
|
王程,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起在安徽财经大学工作。获得安徽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最美教师、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以思政课堂为阵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王程在思政课堂上最主要的任务就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他经常对学生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弱小的党经过近100年的艰苦奋斗,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不是自封的,二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在这100年里,始终能够把握时代精神,契合人民的需要,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选择。同样,作为个人,要立志深入到新时代中国的伟大任务之中,学习才会获得明确方向和强大的动能,人生目标才能历久弥新,持之以恒,奋斗才会具有坚实的基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王程在教学中还注重帮助学生懂得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磨砺自己的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教学过程中,王程注重与学校的学科特色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学科固有的规律和特征。经济学最讲求严谨和精确,学术训练更是一个理性和严肃的过程,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告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次调研都要做到客观公正,每一个数据都要经得起质疑,每一次计算都要做到精准无误。只有做到这一点,养成良好的习惯,今后才能在这个大道上走的稳,跑的快,才不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经济损失,也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政课和专业课就可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的要求。 二、以经济现象为媒介,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八个统一” 在财经类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必须契合财经类院校专业特色、教学特点和学生特征。通过经过6个学期的摸索和尝试,逐步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合在财经类院校推广的教学模式——以经济现象为媒介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校教研重点项目“以经济现象为媒介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支持下取得了可以总结推广的成果。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丰富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为媒介,将思政课每个章节的教学过程的串联为一整条“经济问题链”,教学环节每个部分都紧扣问题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经济现象、解答经济问题,将“求真理”与“明价值”紧密结合,给学生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双重“获得感”。通过这个思路,王程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教学竞赛奖并在全省进行教学示范和推广。在教学的同时,王程还特别注重科研工作。5年来,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级名师工作室立项、在校定B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社专著1部并发表多篇智库成果。 三、以课外实践为平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王程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当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定位,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与必然性,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能对国家和人民充满感情。从2004年开始,王程连续17年带领学生深入祖国的乡村、工厂和偏远的地方,无论是甘肃、四川,还是新疆、宁夏,都留下了他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足迹。在实践的过程中,王程每次都亲力亲为,毫不马虎。从调研问卷的设计到调研过程的语言表达再到调研报告的撰写等每一各环节,都亲自参与,全程指导,确保调研的质量。因此,他两次荣获安徽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省级优秀调研论文指导教师奖等荣誉。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立项。王程带领的调研团队事迹多次受到《中国青年报》、《文汇报》、《安徽日报》等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的报道。 十七年春风化雨,思政讲台润物无声。王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无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王程老师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持之以恒,身体力行,奋进不止。他通过“用理论知识与学生对话、用亲身经历与学生交流、用现实国情让学生信服”等方式,悉心地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教育学生将爱党、爱国、爱人民与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相结合,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相联系,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栋梁之才。 供稿:王芳 审核:张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