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5-25
访问次数:
567
作者:
|
生态美育与“大思政课”建设张军蚌埠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23日 来源:蚌埠日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讲话中明确强调:“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立德树人目标,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以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要响应总书记善用“大思政课”的号召,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绿水、青山、蓝天、净土,宁静、和谐、美丽、乡愁。生态美育便属于“大思政课”一个值得发力的维度,具备“大”视野、“深”情怀和“新”思维特性。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自然人文之美,能契合、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志趣。古人有“因”(亚里士多德)、“端”(孟子)之论,今日生态美育,明面上落脚于社会现实和政策主题教育,实际上是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求真。“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以形媚道”。山水蕴含本真之道,是道之有形表现。真理之甘,信仰之源。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历史。工业文明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处于极端的“异化”中。对生存危机的反思,人类开始了文明“求真”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关于文明之“是”、本体之“真”的回答。真理是一个过程,认知源于实践。从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最终实现了“两山”关系的辩证统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坚持真理,不仅居于伟大建党精神之首,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丰功伟绩的根本原因,也是每一位青年学子人生之途熠熠闪光的品格底色。 (责编:葛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