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五期思政课实践教学骨干班成员在付冬梅老师、马景阳老师、胡可可老师的带领下,赴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院落、沈浩纪念馆等实践教学点。
沿着改革大道,同学们首先来到了大包干纪念馆。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便是18户农民当年按下鲜红的手印的展览大屏。随后,同学们在讲解员的指引下,依次参观了全馆六个分区:溯源、抉择、贡献、巨变、展望、关爱。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相关展品,深切感悟到“大包干”改革过程中党和人民敢闯敢试、勇于创新,风险共担、诚实守信的大包干精神。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当年农家”。走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当年农家”所感慨的那句“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当年农家”中旧式茅草房令同学们印象深刻,低矮、简陋,里屋内的签字室狭小、昏暗,展现的正是1978年小岗农民的生活场景。茅草房后排的瓦房建于1985年,是大包干推广后,富裕起来的农民盖起来的新房。二者的鲜明对比充分展示了“大包干”在带动农民富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而“当年农家”与附近的小岗村的现代新居形成了鲜明对比,充分向同学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沈浩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解说中,同学们了解到沈浩同志为小岗村的发展所做的点滴。三次红手印心系村民求发展,六载不归家鞠躬尽瘁奔小康,为小岗村致富奔波万里,为修路协商各方使京沪高铁停运四十余分钟……点点滴滴的事迹是沈浩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些真实事例使每一个同学心中都真切感受到一个心系百姓的人民公仆形象,也感叹他的忘我奉献,带领着人民让这片厚土再次迸发出新的时代传奇。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学员们不仅系统地了解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前因后果,更深切体会到不畏艰险、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小岗精神;不仅亲身感受了中国农村在党的领导下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增强了学员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撰稿:高宁;审核: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