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9-18
访问次数:
611
作者:
|
9月15日上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纯余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大道相通:‘第二个结合’的神思与笃行——兼论‘第二个结合’的教学要求”专题讲座。讲座由张斌院长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讲座。 邓纯余从五个方面详尽分析了“第二个结合”的探索、提出和确立、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实践要求以及认知误区。一是通过把握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梳理“第二个结合”提出和发展,简洁有力地阐明“第二个结合”理论发展过程,点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发机制离不开两个常思常新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在中国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何以能在“后19世纪”展示出超时空的生命力。二是从表层逻辑和深层逻辑两个维度深刻分析“第二个结合”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丰富内涵。他认为,要理解其内在逻辑,不能形式主义地简单比附,需从典籍中挖掘马儒会通的学理依据。三是提纲挈领地从三个方面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时代价值。他指出,“第二个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话语体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映射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四是以《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为引文说明“第二个结合”的实践要求,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需处理好一多关系、古今关系、中西关系、内外关系、理事关系这五大关系。从事马理论学科的学者要研习经典,涵化会通,不离道德存养,躬行践履,不能让马克思成为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五是运用严谨的分析框架厘清“第二个结合”的认知误区,通古博今不是要全盘接收,要神思深思审思慎思。 张晓婧教授代表学院作总结。她指出,邓教授的讲座既有政治高度,又有专业深度;既立意深刻,又深入浅出;既纵横开阖,又见微知著,充满了智慧力量和真知灼见,对与会师生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能以“神思审思深思慎思”的精神担负起思政人的文化使命,坚定学科自信,取得更好成绩。讲座结束后,我院师生与邓教授积极交流互动,邓教授逐一回答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此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对于推进学院科研高质量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撰稿:徐雅婷;摄影:徐雅婷;审核:张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