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秘书处组织专家考评组顺利完成对全省16个地市的18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中期检查现场考评工作。考评组组长由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组长刘新跃教授担任。
专家考评组依据《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省级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中期检查的通知(皖教工委函〔2024〕328号)》精神要求,严格参照《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标准(试行)》,秉持严谨、公正的态度,深入细致地对 18 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进行了全面考评。考评围绕工作机制、品牌活动、示范金课、课程资源、教学研究、智库咨政报告、师资队伍以及特色项目等方面,精准评估共同体自成立以来的建设成效。考评以现场汇报、查阅材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方式进行。
在集中汇报现场,各共同体牵头单位会同牵头高校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自组建以来的工作进展。从体制机制的构建,到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从示范金课的打造,让课堂绽放知识魅力,到挖掘优质课程资源,为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聚焦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的孕育,推动教育理论创新实践,到智库咨政报告的撰写,为决策提供智慧锦囊;从注重优秀队伍的培养,打造思政领域的“精锐之师”,到特色项目的稳步推进,塑造独特竞争优势,各共同体逐一进行了展示。考评期间,专家考评组累计实地调研了全省18所中学、18所小学,听取了学校负责人的工作介绍,并就一体化推进工作进行深入的调研交流。
专家考评组基于当前各一体化共同体取得成绩基础上,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后续要围绕以下几点发力。一、提高认识、增强意识,精准把握 “一体化” 的深刻内涵。思政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坚定 “为谁培养人” 的政治立场,锚定 “培养什么人” 的价值目标,践行 “怎样培养人” 的科学路径。聚焦 “衔接” 与 “贯通” 。一方面,要“左顾右盼” 强化横向协同,打破各学段政课教学的 “壁垒”,促进资源共享、经验互鉴;另一方面,要“瞻前顾后” 优化纵向衔接,依据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系统规划课程内容,从小学的启蒙熏陶,到中学的深化拓展,再到大学的理论升华,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大中小学各学段有效衔接恰似 “榫卯”,是实现一体化的关键 “密码”,于 “接口处” 精雕细琢,时时回望,避免出现教育 “断档” 或 “重叠”,确保思政课教学在不同学段既能保持相对独立性,展现适配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魅力,又能实现整体连贯性,真正做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二、构建和完善科学规范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体制机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是确保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工作平稳有序、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各个共同体牵头单位和牵头高校应构建起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领导架构和运行机制,才能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强大合力,让一体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顺畅推进。三、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锚定“锻造金师”和“打造金课”的关键任务持续发力。小学阶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基础,需要下大力气充实小学思政课专业师资力量,中学、大学阶段需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构建常态化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能力提升。聚焦到每一堂思政课上,打造“金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要紧扣“一体化”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各学段育人实效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把思政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金课”。
此次中期检查现场考评的务实高效开展,不仅是对前期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更为后续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明确了方向。后续,秘书处将对考评工作进行及时汇总总结,提请相关主管部门适时召开全省工作推进会,明确重点任务、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各共同体在内涵深化、衔接优化、机制建设、教师培养、品牌塑造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我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撰稿:林婷婷;审核: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