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金课论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部举行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 2025-04-24     访问次数: 11     作者:
0

4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部于明理楼403教研部活动室举行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教研部主任付冬梅主持会议。

本次备课会以“实践概念及其教学展开”为主题,各位老师积极展示教学心得,既形成了共识,也展示了教学设计的特色。

第一,参会教师就“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达成了共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具有基础性与贯穿性等特征。魏红霞老师强调虽然“科学实践观”放在教材第二章,但脱离科学实践观,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政治经济学部分等都很难讲透彻。

第二,教学设计需要做到真正遵循以讲清重大理论问题为指导原则。一是从“实践概念”的历史演变突出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创新性与科学性。张军老师以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为线索梳理“实践”概念的历史发展,强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新在于实践与物质生产的统一,而且这种创新是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二是讲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性。经纶老师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对“实践”有过重要论述,我们需要讲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同经典作家的侧重点及其要解决的时代问题。教师们既要讲清实践概念,更要讲清实践观的方法论意义。

三是教学方法设计上的特色。一是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思考,反思教材,创新发展。邢广桥老师指出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教材中“实践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否会产生新的实践类型?二是青年教师侧重以鲜活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对“科学实践观”的认识。例如:短视频等快餐文化与青年大学生的活跃思维具有契合性,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借助出圈短视频讲好理论问题,做到先共情、再共识。

针对教学中常见的理论问题进行重点审视,集思广益、共同成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系列集体备课会的重要目标。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老师们围绕“实践”主题深入交流了教学经验,真正做到明确共识、相互补益,为有效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撰稿:付冬梅;摄影:王可雅;审核: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