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04
访问次数:
10
作者:
|
8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在明理楼403会议室召开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由教研部副主任付冬梅主持,周宁副院长到会指导。 备课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许庶老师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五章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的备课经验与教学思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许老师从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对照、问题清单、创新教案和教学PPT展示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在教学内容上,许老师围绕着“四问四答”展开,通过提出垄断资本主义以何“占据优势”、为何“垂而不死”、有何“世界主张”、有何“前途命运”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地探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逻辑、发展规律、全球扩张诉求以及历史演进方向。在剖析过程中,既注重理论溯源,结合关于资本积累的经典论述,又立足当代现实,最终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树立对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科学认知。在教学过程中,许老师采用“案例—问题—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资本扩张”“苹果税:美国政府的长臂管辖”深刻揭示垄断资本的形成及其与国家政权结合的霸权本质,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同时,设计“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自由竞争时期有哪些新特点?”“现有国际治理体系能否有效制约垄断资本的霸权扩张?”等思辨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既强化了学生对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思考。 备课会第二阶段,与会教师就许庶老师的分享以及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展开深度研讨。周宁强调,教学设计需强化环节间的逻辑闭环,以问题意识贯穿教学始终,确保理论阐释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经纶结合自身授课经验,提出在教学安排上,可以重点倾斜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垄断形成的内在关联部分,建议通过“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再到国际垄断”的演进脉络,层层剖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最终落脚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无法调和”的核心结论。付冬梅与魏红霞则聚焦教学难点突破,指出讲解垄断资本主义最终归宿时需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论证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在教学设计上可采用数据图表对比呈现增强理论说服力。张海雷和张军老师从宏观视角补充,建议在教学中融入资本与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垄断资本既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其扩张也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性。周璇和卢孔亿老师则针对教学细节提出优化建议,认为案例选择需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四问四答”的逻辑对应性可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的认知连贯性。 本次集体备课会为教研部新学期教学工作开了好头。会上,老师们不仅交流了实用的教学经验,更在如何将知识点讲深、讲透、讲活上达成了共识。教研部未来将继续开展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推动教学方法优化与课程质量提升,助力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
(撰稿:葛燕燕 摄影:葛燕燕 审核:周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