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
2025-10-23
访问次数:
10
作者:
|
|
10月22日上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在明理楼403会议室召开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庄晓燕、副院长周宁出席会议,教研部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教研部主任李明阳主持。 本次集体备课会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文件学习。周宁副院长带领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活动的通知》。他强调,要认真落实文件精神,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完善说课、教学展示与研讨等环节设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与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建立教学问题清单,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 随后,庄晓燕副书记作了讲话。她指出,当前思政课教学备受社会关注,这既是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她勉励全体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既要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又要持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与育人能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 最后,李明阳带领教研部教师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精神,他表示,我们要学习特岗教师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的精神,用心用情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阶段为教学展示。谈群老师以教材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为题,系统介绍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思路。他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及新课讲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本章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历史自觉与民族自信,通过理解近代中国的苦难与抗争,深刻体悟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品格与时代责任意识。 第三阶段为集体研讨。与会教师围绕本章教学内容展开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课程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提升课堂互动性的途径。大家一致认为,应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化学生理解,例如将中西方近代文明的不同发展路径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认识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民族复兴的必然性。同时,在讲授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多种侵略方式时,可通过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中华民族为何受苦、如何抗争、怎样觉醒”,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理解。 本次集体备课会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教学思路的拓展,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持续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想引领力与育人实效。
(撰稿:谈群;摄影:孔秋韵;审核:周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