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
2025-10-28
访问次数:
10
作者:
|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安徽财经大学与宿州市博物馆、淮北市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等共建“博物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举办系列讲座,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引导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10月24日下午,系列讲座第四讲在明理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主讲,副院长周宁主持。王吉怀研究员以“淮河中游的古代文明”,聚焦淮河中游尤其是蚌埠地域内的考古发现,通过对双墩遗址、垓下大汶口城、尉迟寺聚落、禹会村遗址等有影响力案例的精彩分析,为同学们串联起淮河文明的演进脉络。 讲解过程中,王吉怀研究员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一件件出土文物,结合考古人的考古趣事,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淮河中游古代文明的发展图景徐徐展开。结合双墩遗址的独特文化遗存与尉迟寺聚落的布局特征,他生动展现了淮河先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智慧创造,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淮河文明作为中华古代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厚重底蕴。王吉怀研究员特别强调,淮河中游地处黄河与长江两大文明区之间,其文明演进历程折射出中华大地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必然,这些考古发现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实证。 副院长周宁总结指出,希望同学们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走进博物馆,了解求学所在地的历史文化,从淮河岸边的远古遗存中读懂先民的奋斗与创造,在触摸文明根脉中增强文化认同。 本场讲座是“博物馆大思政课” 系列活动的又一精品实践,将考古学视角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后续,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共建博物馆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实践课程开发、社会实践研学等领域协同发力,着力将淮河文明等宝贵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鲜活教材,助力青年学子涵养历史视野,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深厚文明动力。
(撰稿、摄影:雷乐街; 审核:周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