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举办第一期“学习强国”论坛

发布时间: 2019-03-15     访问次数: 441     作者:
0

由学院党总支主办的第一期“学习强国”论坛于313日在学院会议室成功举办。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斌以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本期论坛主题为“习近平论家国情怀”,由教工第一支部具体承办,总支纪检委员、教工第一支部书记钱和辉主持论坛。


张斌首先致辞。他指出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上线,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主学习新思想提供了“新助手”。结合学校学期党员学习和教职工学习计划安排,为提高学习实效,实现学习心得和体会的共享,学院总支研究决定在全院开展“学习强国”论坛系列活动。他要求全体教师特别是教师党员要自觉坚持学习“学习强国”平台的丰富内容,力戒形式主义,并对“学习强国”论坛的举办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论坛交流阶段,六位教师党员先后发言。钱和辉副教授的发言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的论述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他认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的论述,关键是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将其落实到日常家庭建设的实践之中:一要热爱和呵护家庭,勇于承担压力和责任;二要善待和孝敬父母,陪着父母慢慢变老;三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训家风的积淀

教工第一支部张早林副教授指出,传统中国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处在知识分子和贵族阶层,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家国情怀”则拓展为全体中国人民;习近平特别强调严以修身,做人必先修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身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过往经历的始终,并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严于律己,加强修身,勇于责任担当,还胸怀天下,倡导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教工第二支部岳汉景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强调“家国一体”,更加具有真实性。封建时代的“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阶级统治,当时强调“家国一体”,实质上就是支持封建统治阶级的家族统治。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真正融为一体,因此在当今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要自觉树立“家国一体”意识,考虑自身家庭利益的同时,要自觉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教工第三支部陈杰副教授主要从学理上分析了国家和天下的区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的是一个“身、家、国、天下”的四维结构;中国古代的“身”不是指今天我们所理解的独立性的个体,而是以家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内容;古代的国家概念与今天的国家概念不同,现代的国家是民族国家,是近代以后才产生的;以前的天下是以天子为代表的,是整个天下;今天的“家国情怀”同以前的“家国天下”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变化;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凸显的时代,只有把国家建设强大,个人利益、家庭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教工第四支部周宁教授强调,对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宣传解读很有必要,但研究更应该注重理解其论述背后的实质要求,体现自己的思考在哪里。他指出中国自古就有家国情怀的历史传统,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与现代意义上的“家”、“国”不是同一个概念。传统家国情怀中的“家”“国”的内涵一定要适合现代家庭、现代国家的客观现实,进行适当的转化,如何转化应该作为我们研究的一个思考方向;家、国之间还有一个单位是乡(家乡),三者是一个逐渐放大的过程,在家国一体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家国同构的价值,化解家国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是我们研究必须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自由讨论阶段,教工第四支部张晓婧副教授重点谈了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古代家国情怀、家国同构意识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结构,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这种情感超越血缘、地缘、业缘的羁绊。儒家文化强调“仁”,强调爱自己、爱他人;明代王阳明把“仁者爱人”的思想更加扩大,不仅爱自己,爱他人,还要爱天下万物,即“仁人爱物”;二是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衍生与提出有其一定的逻辑内涵,从最初倡导“天下一体”,到之后的“经世致用”,再到后来的“道德践履”,其间涵养着家国情怀的理性逻辑。家国情怀不仅有理论涵养,重点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学习强国”论坛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党建重点工作之一,是学院党总支督促教师自觉学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内容的全新举措。论坛的接力举办,必将有助于激发教师对“学习强国”平台内容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提升政治素质,丰富理论知识储备,也有助于教师将学习的内容适时融汇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新思想的“三进”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供稿:钱和辉    审核:张斌)